幼兒園小學化的5個方面
一、教學內容小學化
園所百科
發(fā)布日期 :2020-06-10 作者 : 瀏覽次數(shù) : 1568
不少家長“望子成龍,望女成鳳”,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學習更多的文化類課程。一些學校和培訓機構也迎合家長的心理,違背幼兒的身心成長規(guī)律提前進行學科教學。
教育部明確提出要綜合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,“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游戲模式,不是教學模式。”
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,為什么幼兒園教育非要去小學化。
幼兒園小學化的5個方面
二、教學形式小學化
三、教室布置小學化
四、評價方式小學化
五、生活方式小學化
國家教育部早在2011年,就曾下發(fā)《教育部關于規(guī)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“小學化”現(xiàn)象的通知》。
文件明確指出: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化的教育內容,幼兒園不得提前進行各種活動來強化訓練學習,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(yè)。
為了防止出現(xiàn)漏洞,文件還明文規(guī)定:嚴格執(zhí)行義務教育的招生政策,嚴禁一切形式的小學入學考試,嚴禁小學舉辦各種形式的考核、面試、測試等招生選拔考試,嚴禁小學提前招收不足入學年齡的幼兒接受義務教育。
為什么幼兒園非要去小學化
從情感角度看
愛玩是孩子的天性。幼兒園時期本來就是做游戲的,如果不讓孩子玩,無異于剝奪了孩子天真、爛漫和快樂的童年。
從生理角度看
幼兒園小學化屬于過早、過度教育,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無能感和挫敗感。因為他發(fā)現(xiàn)太難了,總也學不好,就會喪失自信心,甚至種下厭學的種子。
從認知角度看
讓幼兒園孩子直接學習小學內容,相當于讓孩子跨過本階段,跳到下一階段,打亂了認知發(fā)展的順序,破壞了認知過程,會阻礙孩子的獨立性、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的發(fā)展。每個階段都是上一階段的延伸,下一階段的準備,不能超越也不能顛倒。
從習慣角度看
強制灌輸,會導致消化不良。就算提前接受了學科知識,也只是停留于表面的認識,而不是實際的理解。進入小學后,以為自己已經掌握了,就不那么認真的投入到學習中,提前搶跑的優(yōu)勢很快也會被趕上來,得不償失。
幼兒園學什么?
讓保育和教育相結合,促進孩子感官和運動能力的發(fā)展,形成和發(fā)展孩子的語言,養(yǎng)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培養(yǎng)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,了解社會規(guī)則,促進身體和人格的健康發(fā)展。
良好的習慣
在幼兒園里,一日生活皆教育,老師們會在一日流程中教會孩子講衛(wèi)生、懂禮貌、不偏食、不挑食、愛運動、早睡早起、有安全意識等良好的習慣,而這些習慣才是奠定孩子未來教育的基石。
自理能力
自理能力越強的人越能適應新環(huán)境,越敢于探索,也越自信。在幼兒園里,老師會讓孩子自己動手,整理床鋪、自己進餐、穿衣、如廁等,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理能力。
學習能力
3-6歲,是培養(yǎng)孩子學習習慣的最佳時間,幼兒教師會用孩子最感興趣的“游戲模式”培養(yǎng)孩子的記憶力、注意力、想象力等,寓教于樂,讓孩子在游戲中習得知識,培養(yǎng)學習興趣和學習探索的能力,為上小學做好準備。
社交能力
對孩子來說,幼兒園是一個小社會,在跟同齡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,孩子逐漸學會怎樣建立友情、怎樣保持友誼、出現(xiàn)矛盾時怎樣解決問題,在老師的引導下,孩子也會學會幫助別人和感恩別人。
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點,孩子在幼兒園所學的東西,會伴隨孩子一生。而幼兒園小學化,就相當于讓孩子跳過基礎教育階段,直達小學教育,這樣,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樓閣,沒有支撐,終會顛覆。
偉才教育,浸潤幼兒教育事業(yè)20年,創(chuàng)立“0-6歲教育生態(tài)園”教育理念,實踐于全國700家偉才體系幼兒園,本著“追求生命自然成長”的教育原則,提倡尊重幼兒的生命、尊重幼兒的人格、尊重幼兒的生長發(fā)展規(guī)律,讓孩子在和諧美好、寓教于樂的環(huán)境里自由成長,快樂成才。
偉才教育愿攜手志同道合的伙伴,把偉才教育理念帶到更多地區(qū),讓優(yōu)質的學前教育服務惠及更多的幼兒和家庭!
留言信息提示:
X
備案號: 粵ICP備11010580號 粵公網(wǎng)安備 44011302000128號 Copyright ? 2001 - 2025 21GM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 廣東偉才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